探碳索引|警惕现实中的环保假象
2023-05-27 01:06:50
近两年,新能源汽车、环保面料等越来越多的绿色产品涌入大众视野,如果你足够关心科技与环保,你一定对它们不陌生。但在认可市场环保意识觉醒的同时,我们也要保持一种质疑精神,警惕落入一些资本积极营造的环保假象中。本篇内容转自科莱美特气候青年。


01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燃料是噱头还是环保之光?新能源汽车是否真的是实现零碳交通的最优解?无车化乌托邦真的是可以触及的未来吗?或许你想要的答案就在视频里。

点击下方图片进入小程序观看视频


02

塑料回收的骗局

回收的塑料中只有9%真正被再利用,可回收塑料是个骗局吗?塑料可回收,是否会降低你对于环境的保护行动速度?短片从塑料的制造、化石燃料行业与塑料产业的关联和塑料的灾难性影响一步步探索塑料回收的真相和现状。所幸,对于这个环保“假象”我们并非束手无策,让我们在短片中寻找答案吧。

点击下方图片进入小程序观看视频


03

制造“气候内疚”的环保广告

我们时常看到的环保广告,有些会在在不知不觉中传递一种基于个人的“气候内疚”。为乘坐飞机增加碳排放而内疚,为不得不使用塑料制品而内疚,但这真是我们的错吗?当矛头完全聚焦于个体时,对于气候责任的探讨就失去了意义。

点击下方图片进入小程序观看视频


小编语:

低碳发展必然将带来一个巨大的社会意识变革,这个变革会影响到原有的商业模式和既得利益者,也涉及到巨大的公民意识转变和生活模式变革。


更可持续发展的未来,需要技术的革新,但不能仅仅寄希望于技术。当我们有机会开始探讨低碳发展的时候,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结构性的改革上,比如呼吁商家提供更多的低碳替代产品,而不是仅仅针对性的抨击单独的个体不应该使用塑料而降低自己的生活便利度,并且让自己困顿于“气候内疚”,因为这些商品已经被生产出来摆在了货架上。


塑料不应该被“可回收”掩盖住起高碳排的真相,而且真实被回收的塑料中只有9%能进入商业回收模式,更多的只是回收后再次被焚烧或填埋。呼吁减少塑料包装,加强个人的低碳性消费,才能避免掉入另一个环保“假象”。

无车化或全是电力驱动的交通模式,不完全等于零碳未来,其中还有很多问题,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提高能源的效率即使它来自于清洁能源,公共交通网络的建设和相应所有人都能运用公共交通便利而低价出行的城市布局,是未来低碳城市的雏形。


看完视频后,你对环保假象有什么样的思考?留言告诉我们你的收获吧~